蚂蚁金服改名,距离上市只有“一步之遥”?

亿欧网

    年初,美团、京东、拼多多皆迎来股价的大幅增长,连带着催高了腾讯的估值,6月23日,腾讯控股股价大幅飙升,市值一度小幅超过阿里。虽然,阿里在24日就夺回了老大的宝座。可无法忽视,腾讯系几个大大小小的巨头,已对阿里形成了一定的包围。
    2020年黑天鹅事件,为全球科技产业的未来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能否坚挺过今年,关乎着许多公司在未来的长期价值。在这个关口,蚂蚁金服爆出改名的消息,再度引爆外界对其IPO的猜测,也就非常顺其自然。据媒体报道,蚂蚁金服全称已从以前的“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改为现在的“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将办理工商登记变更,简称将由“蚂蚁集团”取代。(因工商登记尚未变更,为了行文需要,下文统一用蚂蚁金服的旧称)
    传闻蚂蚁金服估值已达到2000亿美元,如果能在今年IPO,首先会像美、京、拼一样拉一拉“老大”的估值;另外,若最终市值真的落在2000亿上下,也可以很好地缓解当下阿里舆论上的压力。毕竟,美团凭借中国互联网第三市值的名头,在2020年的头几个月里好不风光。若蚂蚁金服夺得第三位置,不仅打压美团的气焰,也将给阿里“增光”不少,扳回外部阿里一打多的看法。
    过去,类似蚂蚁上市的传闻几乎每两年就会跳出一次,天浩分析了外部大环境的种种变化,认为这一次是最接近“谣言”变为“预言”的一次。
    战略转型、配合监管和大集团分工
    蚂蚁金服更名看似突然,其实并不意外,早有铺垫。
    2019年7月底,《中国企业家》刊发了一篇名为《蚂蚁不想成为大象》的万字长文。文中时任蚂蚁金服副总裁黄浩表示,“蚂蚁(金服)从来没有想过成为一家金融公司,从来我就是家技术公司。”
    几乎就在同一时刻,彭博社报道称,蚂蚁金服计划成立一家新的子公司,以此申请金融控股公司牌照。蚂蚁金服将由此被一分为二,分别设置在两个公司之下。其中:持有小贷、银行、保险等金融牌照的相关业务,划入新成立的“金融控股”旗下;金融云、风险管理等科技业务将保留在蚂蚁金服之内。该消息随后被蚂蚁金服否认,但同时它也承认,已设立独立团队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相关要求。
    这些消息和表态的背后,是行业监管政策的影响。按照2019年7月26日央行发布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包括蚂蚁金服在内的五家试点公司都需要向央行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
    此次蚂蚁金服更名,去掉金融字样以科技公司示人,难免让人容易联想到与行业监督相关,以符合监管要求。
    不过,蚂蚁金服更名为科技集团,更主要的还是为了适应其战略转型。相比上面的推测,蚂蚁金服的战略转型则明明白白地落在了实处。
    2019年12月19日,蚂蚁金服宣布,全面提速全球化、内需、科技三大战略。井贤栋不再担任蚂蚁金服CEO,改由蚂蚁金服总裁胡晓明接任向其汇报,井贤栋则继续担任蚂蚁金服集团董事长,主要精力负责全球化业务。
    今年3月的2020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上,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宣布支付宝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聚焦服务业数字化的新战略目标,未来3年将携手5万服务商帮助4000万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
    这是支付宝诞生15年来最重大的一次战略转型。在此前,支付宝的定位随着市场态势和自身策略调整而发生了三次变化。最早期,支付宝只是一个消费者用来在线支付的工具;2013年6月余额宝推出后,支付宝衍变为一个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花呗、借呗、理财、股票等功能一应俱全;再后来,随着共享单车、外卖、网约车、口碑等本地服务业务的接入,支付宝又成为了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和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之间只有四字之差,但却有着不同的战略诉求。简单地说,数字生活开放平台是在原来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基础进行升级。之前支付宝以2C业务为主,在定位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后,转向2B和 2C业务并举,而且战略重点向2B倾斜。
    在2C端,蚂蚁金服一直以佣金、手续费等交易环节收入为主,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其营收和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在2B端,蚂蚁金服和其他金融科技公司一样靠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获得收入。据媒体报道显示,2017年,蚂蚁金服的科技服务收入占比只有34%;而其目标是在2021年,提高技术收入占比至65%,届时科技将成为集团的主色彩。
    如今,距离2021年只有半年时间,蚂蚁金服更名科技来得正是时候。
    蚂蚁金服更名,在某种程度也体现阿里大集团框架下的分工。在阿里大集团战略体系中,蚂蚁金服和阿里云、阿里妈妈、菜鸟等是生态的基础服务。
    其中,菜鸟和蜂鸟提供交易配送服务,阿里妈妈提供营销服务,阿里云提供基础算力支持,蚂蚁金服留下的是行业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
    这些恰恰是它的长项,因为支付宝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数以百万计的各类商家,深知各个行业的痛点和需求。据悉,阿里还将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的重任交给了蚂蚁金服。
    上市传闻不断,估值越来越高
    作为国内金融科技的领导者,蚂蚁金服的一举一动都倍受关注。蚂蚁金服改名的消息一经传出,外界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它这样做应该是为了上市做准备。
    这也不奇怪,毕竟这些年,关于蚂蚁金服上市的传闻便会隔三差五冒出来。百度一下,搜索出来的结果惊人:
    《电商报》报道,据其了解,早在2014年10月,阿里将旗下的支付宝、支付宝钱包、余额宝、招财宝、阿里小贷、网商银行等业务整合为一体,并更名为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时,市场上便传出消息称,蚂蚁金服已经在为上市做准备工作。
    对此,时任董事长兼CEO彭蕾曾公开表示,对于公司来说“上市并不是一个目标”,也没有一个时间表,可能是“到一定阶段以后水到渠成,就自然发生了”。
    也就是说,蚂蚁金服从诞生之日起,上市传闻便与之如影随形。
    2015年2月初,有消息称蚂蚁金服计划于2016年上市。此时离蚂蚁金服成立才三四个月,对此,蚂蚁金服回应目前没有上市计划,对市场传言不做评论。
    2016年4月,蚂蚁金服完成B轮45亿美元巨额融资,在当年融资金额仅次于当红炸子鸡的滴滴。当时坊间纷纷传闻,称这是其最后一轮融资,上市在即。
    同年8月,又有消息称,蚂蚁金服正在谋求上海主板上市,内部人士甚至表示,蚂蚁金服的上市有可能是2010年以来国内市场最大规模的IPO。蚂蚁金服上市后将成为一家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超级企业,实现再造一个阿里巴巴的壮举。
    2017年2月24日,路透香港消息称,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正在考虑为一些科技公司IPO提供更快的审批流程。其中就包括蚂蚁金服、众安在线保险、奇虎360等公司,它们将获得中国证监会的上市捷径。后来,众安在线7月去了香港挂牌,奇虎360则在11月借壳江南嘉捷上市,只有蚂蚁金服如故。
    2018年6月,蚂蚁金服宣布完成新一轮140亿美元的融资后,估值高达1500亿美元,随后有关蚂蚁金服上市的消息更是甚嚣尘上。
    最近的一次则是今年1月14日,当时有媒体报道称,蚂蚁金服计划A+H两地同时上市,其上市团队已于近日开始在港接触部分机构投资人,中金以及瑞信实际为蚂蚁金服提供上市前期的服务有一段时间了,并已经做了不少准备工作。
    不难看出,每次蚂蚁金服被传上市消息,基本和融资、政策利好这两种情况相关。而且多数是融资,几乎每次融资的前后都会传出相关消息。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