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无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传动网

    6月23日-24日,以“智能新时代:创新、赋能、生态”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举行。大会期间,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2020)》和《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2020)》两份最新研究报告。据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正在从“极化”走向“扩散”发展阶段。其中,智能经济创新区是推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从“极化”走向“扩散”的空间载体。
    这也是大会首次“搬上云端”。会上,业界大咖从“面对面”畅谈,改为“屏对屏”相聚,围绕“智能新时代:创新、赋能、生态”主题,共话人工智能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共绘“后疫情时代”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新图景。
    “每个产业或多或少开启了数字化进程”
    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认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应用,让中国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变得更有韧性。大家通过在线物流、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实现了“隔而不离”,精准有序的复工复产。
    “经过这次疫情,中国或许已经不再有纯粹的传统产业,每个产业或多或少都开启了数字化进程。未来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字化科技把数据这个新兴生产要素投入到传统产业的全链条改造中。”任宇昕说。
    任宇昕介绍,在武汉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腾讯提供的人工智能辅诊方案,在患者CT检查后最快一分钟内就可以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的参考,帮助医生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借助5G技术,把雷神山的医疗影像数据快速传回医院本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看片效率。
    他表示:“医疗健康产业的‘新基建’正在加快发展步伐,数字化升级正在全流程延伸。”
    “疫情将倒逼中国产业升级”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说:“今年的世界智能大会首次‘云’办会,也算是一种智能加持的创新体验。但被疫情改变的东西远远不止办会形式,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发生着显著变化。”
    他认为,这场突发的疫情,对全球经济、全球供应链、全球产业链同样产生了非常复杂的影响。
    “中国需要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努力提升产业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后疫情时代’实现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他说。
    杨元庆说:“未来,‘端-边-云-网-智’为基础的智能化转型架构,将赋能各行各业的变革,使得企业的决策结果更加精准,业务的流程更加高效,从而促进创新的增长。”
    同时,他认为,智能化升级以后的制造产业将释放出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效率红利,从而让中国制造拥有新的优势。
    “智能制造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能够实现从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到小规模个性化定制的转变,如何在更好地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保持生产的效率,这是智能制造的精髓之所在。”杨元庆说。
    “中国人工智能迎来黄金十年”
    在今年的世界智能大会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展望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未来十年。
    “疫情是一次‘试金石’。人工智能在‘战疫’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再一次验证人工智能刚需的应用落地。”刘庆峰说。
    在主题峰会上,刘庆峰详细介绍了疫情期间,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医疗、防控等领域取得的成果。
    据统计,科大讯飞智慧教育累计服务学生作业和上课20亿次;人工智能电话机器人帮助进行了5900多万人次的家庭排查,在电话随访和慢性管理中将发挥更大效果;讯飞翻译机在天津、北京、上海、广东多地海关和隔离点应用,帮助医患沟通。
    “我们判断,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发展将出现四大趋势:首先,认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行业应用不断落地。第二,万物互联时代到来,万物可交互可对话成为现实。第三,情感计算迎来新需求,人机共存时代的情感诉求愈发迫切。第四,脑机接口进展加速,人机共生存时代未来可期。”刘庆峰说。
    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科技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智能科技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来到人们生活中。特别是本次疫情期间,云购物、云签约、云纳税、云看病、云课堂成为疫情中百姓工作生活的日常,“宅消费”“宅办公”“宅经济”帮助人们克服了疫情条件下的社交限制。大到智慧城市方案,小到智能手机芯片,涵盖智能医疗、智能出行、智慧家居等各个领域,仿生机器人、网联汽车、3D打印、无人驾驶、网上音乐会、人脸识别、无现金支付等方方面面,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都能找到最新的智能技术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