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步入“冷静期”,何时才能跨过虚拟与现实的“裂谷”?
科技云报道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目前为止元宇宙还尚未有一个标准的定义。
实际上,大多数人看待元宇宙就像“雾里看花”,不能说完全不懂,但也懂得不完全。
我们该如何看待元宇宙?元宇宙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为我们勾勒出一种社会的新形态,它既不是技术,也不是产业。
其特征是“虚实融合”,即虚拟世界、数字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充分融合,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难分虚实”。
其实,元宇宙并非是单纯的技术变革,正所谓“道中有术”,支撑元宇宙蓝图的AI、大数据、5G、区块链、数字孪生、云计算等技术,以及VR、AR等硬件设备,则属于“术”的范畴,只有道与术的结合,才能使宇宙的“轮廓”慢慢清晰。
人类未来的数字化生存
2022年,可称为元宇宙“黄金时代”。
根据Zion MarketResearch调查显示,2018年评估的虚拟现实和元宇宙市场资产约为267亿美元,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8147亿美元,2019至2025年期间,年均总增长率可达63.01%。
牛津词典将元宇宙定义为“一个虚拟现实空间,用户可在其中与电脑生成的环境和其他人交流互动”。
然而,这样的定义还是很狭义。如果将我们生活的世界称为第一世界,那么元宇宙将将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第二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做着与现实世界相同的事情,甚至做一些生活中想做而没有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你觉得很酷的元宇宙,其实并非是横空出世的概念,而是产业经过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延续性创新,是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和电子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幅宏伟蓝图。
回顾过去20年,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将社会中人和人的关系大量在线化、数字化,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
信息技术将继续发展,其在社会中的形态也将进一步演进,在科技巨头寻找未来数字生活形态时,元宇宙作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愿景被发掘、进而受到市场关注。
元宇宙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和更广义数字化的总和,以3D化、UGC、更长在线时间为突出特点,包含XR、AI、5G等技术在C端和B端的全面应用,最终指向人类未来数字化生存。
元宇宙内涵极为丰富,包含互联网、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物联网、高算力设备、高速无线通信等领域和技术。
2021年3月10日,自称“元宇宙第一股”的沙盒游戏平台公司Roblox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揭开了元宇宙产业之战的序幕。
2021年5月18日,韩国政府宣布成立“元宇宙联盟”,并计划投入2024亿韩元在数字内容产业上。
2021年10月28日, 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宣布将公司名称从“Facebook”更名为“Meta”。各大社交、游戏平台也纷纷宣布投入元宇宙专项资金。 在国内,元宇宙产业逐渐从旁门左道走到舞台中央。
2021年12月30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首次将元宇宙纳入其中,北京、浙江、武汉等多地也提前布局元宇宙产业发展。
相信未来在国家的统一布局下,该产业可能提前迎来国内的“第一次浪潮”。
全球科技巨头的元宇宙探索
总的来看,全球参与元宇宙的大型科技企业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脸书、微软为代表。
这类企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并没有占到关键的入口地位,因而在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处处受制。
为了扭转被动的局面,这类企业十分希望以元宇宙为契机,引领互联网的下一轮发展,提前抢占相应的关键入口。
由于借元宇宙抢夺有利地位的动机十分明确且强烈,因而这类企业在入局元宇宙时态度十分积极。
脸书在元宇宙的布局目前是最为全面的,包括Creator内容创作社区、VR/AR Oculus Quest、数字货币diem及商业、Workplace虚拟办公空间以及Oculus等各类VR硬件设备。
CreatorApp志在让内容创作者围绕内容搭建社区,并提供一站式创作服务,包括:创作、编辑、发布视频;通过Creator分享平台上的信息,可以将内容发送至Twitter、Instagram等其他平台;帮助创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并有能力发布更受欢迎的视频。
2020年9月,Oculus推出了OculusQuest2。这款VR眼镜凭借极高的性价比让脸书在VR设备市场的份额得到了显著提升,为脸书抢夺入口的目标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第二类以苹果、谷歌为代表。
这类企业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胜利者。它们通过控制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商店,把持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入口,其他的企业也不得不仰其鼻息,遵守它们定下的规矩。
这样的既得利益者在面对元宇宙这样可能动摇自己现有地位的新事物时,态度通常比较暧昧。
一方面,它们并不希望元宇宙能够获得真正的发展,尤其是不希望看到自己的竞争对手引领这些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担忧对手企业通过抢滩元宇宙动摇了自己的地位,它们也不得不对元宇宙进行一些防御性的布局。
相比之下,苹果对于元宇宙的态度显得克制得多。苹果CEO库克在接受采访时就表态说:“我会远离流行词汇。我们只叫它增强现实”。
很大程度上,苹果的谨慎态度是由其业界地位决定的。
如果元宇宙真的来了,那么现在以手机为主的终端就会受到颠覆。对于苹果来说,其好不容易得来的市场优势完全消失。
而且元宇宙宣扬的开放、去中心化的理念与苹果一贯以来秉承的封闭生态也可以说是格格不入。
基于以上原因,苹果在很长时间内对元宇宙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苹果没有在舆论上强调元宇宙,但其实在私下,苹果对元宇宙的布局并不少。只不过,正如库克所言,这些布局并不是以元宇宙的名义,而是以AR的名义进行的。
第三类以亚马逊、英伟达为代表。这类企业的业务本身对于网络入口并没什么依赖,因而对于通过布局元宇宙来抢占入口并不热心。
但与此同时,它们自身的一些能力,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却是元宇宙发展所必须的。因此,它们对于元宇宙也乐见其成。
不过,在布局元宇宙方面,它们并不像脸书、微软那么激进,四面出击,而是更多立足于自身的既有优势,以此为基础,对外延伸辐射。
Omniverse是英伟达开发的专为虚拟协作和实时逼真模拟打造的开放式云平台,通过云赋能创作者、设计师、工程师和艺术家在本地或者超越物理界限的世界各地实时工作,彼此之间可以实时看到进度和工作效果,提供了极大便利性。
Omniverse基于Pixar的USD(通用场景描述技术),具有高度逼真物理模拟引擎和高性能渲染的能力。
USD是传递场景描述信息的文件格式,主要被用来合成场景和实时解析场景中的数值,并且USD的API支持复杂属性、分层、延迟加载和多种其他功能。
基于USD,英伟达想要创造一个整合各个3D软件平台的3D资产,构建开放式创作和共享平台。
和微软、脸书等巨头相比,亚马逊对于元宇宙的态度可谓是不温不火。
一方面,亚马逊的业务对于底层入口的依赖并不严重——无论底层入口怎么变,买货需求总是不变的。因而,亚马逊并没有像脸书那样有争夺底层入口的焦虑。
但另一方面,它显然也不愿意放过这个风口,因而也一直尝试着在这一风口中寻找商机。
从具体的实现路径看,亚马逊更侧重于从自身现有的业务和资源出发,对元宇宙的商机进行探索。
“虚火”背后潜在风险值得重视
当前,元宇宙还处于“盲人摸象”和“拼图”的阶段。
随着前沿科技的进步和人类认知的提升,未来也许会有大量的元宇宙应用场景出现。
但在元宇宙迅速走红的背后,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特别需要引起我们重视,这也决定着未来元宇宙世界观的建立。
首先,是元宇宙产业中的行业垄断。
对于已经拥有丰富技术资源和资本的头部公司来说,都希望在元宇宙初期阶段入场,并试图掌控元宇宙行业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甚至拥有“数字王国”中的“铸币权”和“收税权”,以及拥有在“数字王国”中植入意识形态导向和价值观的权限。
由于这些巨头公司掌握更全面、更精准的数据信息。
如果任由其无序发展,则其对国家、社会和公民安全可能会带来挑战,对元宇宙生态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将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风险。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元宇宙生态所需技术的不断进化,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将更加丰富,拥有大数据的公司对于个人的分类“标注”和“画像”也越来越精准。
如果没有完善的机制来进行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都会存在风险。
第三,对数据的过度依赖风险。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社会治理将愈发依赖于海量数据,可能会疏忽对城市居民的人文关怀。
同时,对数据的过度依赖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旦数据被攻击、被破坏,就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比如,美国曾出现石油管道运营公司被“黑客”攻击进行“数据绑架”而导致石油管道被迫关闭的实际案例。
第四,数字资产的安全风险。
随着元宇宙应用场景逐渐落地,会衍生出很多新型的数字资产。
随着法定数字货币的逐渐流通,元宇宙里数字虚拟人的数字资产也存在各种交易的需求。
由于元宇宙的经济体系是以区块链作为底层支撑技术,这些数字资产会大量使用智能合约来完成虚拟场景中的数据交换和交易行为。
智能合约将代替人来操作具有实际经济价值的数字资产,一旦遭受“黑客”攻击,就有可能造成财产损失。
第五,跨境数据流动的安全问题。
未来元宇宙将会和现在的互联网一样,面临的是一个由多国合作共建的国际化的虚拟空间环境,科技公司之间的跨国合作交流必不可少,但在这种合作交流当中,数据的无序跨境流动可能会威胁到国家安全。
如何能够在开放数据互通的同时,保障数据来源国的安全,这方面仍需达成更完善的国际数据合作协议。
元宇宙是未来20年的下一代互联网,是人类未来的数字化生存。
元宇宙内涵不局限于互联网,是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连点成线”,可能带来超越人们想象力的新物种。
回望过去20年,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结构;展望未来20年,元宇宙将更加深远地影响人类社会,重塑数字经济体系。
元宇宙联通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是人类数字化生存迁移的载体,提升体验和效率、延展人的创造力和更多可能。
【科技云报道原创】
转载请注明“科技云报道”并附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