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NVIDIA已成长为软件平台,2013年开始转型
有观君研究员:陈高杰
11月17日,英伟达(NVIDIA)盘后公布了三季报。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英伟达实际营收达71 亿美元,同比增长50%,比上一季度增长9%。其中,英伟达的两大核心业务——游戏与数据中心的收入,分别达到了32.2亿美元和29.4亿美元,同比增长55%和42%。受此提振,英伟达11月18日收盘,股价大涨8.25%,报316.75美元,市值达7918亿美元。今年以来,英伟达的股价已上涨超过144%,更是一举超越台积电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
然而,无论从三季报还是上周举行的GTC大会来看,英伟达已经越来越不能简单地用“半导体公司”来定义了,正如它正在积极探索用软件来定义一切,它也可以由此被定义为一家“软件平台公司”。
从一家“半导体公司”转变为“软件平台公司”并非一朝一夕可以速成,从英伟达的技术储备上能够看出些许线索。根据智慧芽最新数据显示,英伟达及其关联公司共有9700余件专利申请。从趋势上看,2013年是其专利申请高峰,而后专利申请量明显下降。但是专利申请量下降并不简单意味着该公司科技创新能力的下降。将2013年作为分界线,通过智慧芽英策系统的分析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2013年及以前的几十年间,英伟达的专利布局主要集中于存储器、处理器、计算机程序、图形处理单元、集成电路等相关的技术领域。而在2014年至今的几年间,英伟达在神经网络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大幅提升,成为了近些年最重要的技术研发方向之一(如图1、图2)。
在GTC大会的主题演讲中,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介绍展示了英伟达众多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成果,所涉及的领域包罗万象,诸如人工智能、元宇宙、自动驾驶、机器人、物流、医疗、气候等。我们可以看到,英伟达最擅长的芯片技术隐藏到了富有创造性的软件平台之后,而后者或将成为英伟达未来更重要的增长点。
图1:英伟达专利申请与授权趋势(来源:智慧芽)
图2:英伟达专利的关键词云变化示意图(来源:智慧芽)
而英伟达的发展史同样可以印证这一点,2015年,英伟达推出了搭载 TEGRA X1的NVIDIA DRIVE,一款成熟的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并正式投身于深度学习领域。在往后的几年间,英伟达陆续推出了多款前沿产品,所涉及的领域跨度也越来越广。直到今年的GTC大会,它下一个十年的野心众目昭彰。
以最新发布的Omniverse系列产品为例,其中Omniverse Avatar致力于帮助开发者使用Omniverse创建交互式角色,使角色具备视觉和语言能力,能够就各类主题进行交谈,并理解自然语言中的深层含义。在发布视频中,英伟达便用一个以黄仁勋为形象的AI虚拟人物做了生动形象的演示。
图3:以黄仁勋为形象的AI虚拟人物(来源:GTC大会主题演讲视频)
“Omniverse”无论从名称还是功能,都能看到其与“元宇宙Metaverse”之间的联系,但它又不仅仅限于“元宇宙”。Omniverse系列中的Omniverse Replicator是一款基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合成数据生成引擎。这一技术被应用于NVIDIA DRIVE的最新完整硬件和软件架构——Hyperion 8中。据介绍,其传感器套件包括12个摄像头、9个雷达、12个超声波和一个前置激光雷达,所有处理均通过两个NVIDIA Orin 系统级芯片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除了自身技术研发外,还积极“拥抱”行业内的创新企业。今年6月,英伟达宣布收购高精地图初创企业Deepmap。据智慧芽Discovery创新情报系统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截至完成收购,共获得4轮融资,公开融资金额累计超过9000万美元。从专利储备上看,Deepmap目前共有约130件专利申请,其中100%为发明专利,近45%为审中状态的专利,展现出较高的技术创新水平和创新活力。而其在“高精地图测绘”领域的专利布局,成为了英伟达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重要补充。
图4:Deepmap专利状态(左)、专利类型(右)(来源:智慧芽)
在自动驾驶领域,英伟达经过多年深耕已经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从其在GTC大会上展示的客户名单可见一斑。不仅有沃尔沃、奔驰等知名老牌车企,还有蔚来、小鹏、理想等中国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此外,全球领先的高级别自动驾驶企业——亚马逊旗下Zoox和通用汽车旗下Cruise同样青睐于英伟达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技术成果。
图5:英伟达自动驾驶合作客户名单(来源:GTC大会主题演讲视频)
回望英伟达发展的近30年,在打磨自身技术的同时,还拥有着极具前瞻性的市场嗅觉。彼时自动驾驶方兴未艾,元宇宙还未爆红,但它便已开始积极探索、悄然转型。而今遇到市场机遇乘风而上,更是步履不停,将触手延伸至智慧医疗、气候模拟等前沿领域。或许,“软件平台公司”也不是它所追求的终点,英伟达或已开始了下一步的技术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