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百度宣布自研的第二代百度昆仑AI芯片实现量产


    8月18日消息,在2021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宣布自主研发的第二代百度昆仑AI芯片——昆仑芯2实现量产。
    
    据悉,昆仑芯2采用7nm制程,搭载自研的第二代XPU架构,相比一代性能提升2-3倍,适用云、端、边等多场景,未来将在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智能助手等多个场景大显身手。
    维科网了解到,早在2018年7月,百度公司发布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其中包含训练芯片昆仑818-300,推理芯片昆仑818-100,昆仑芯片2代则发布于2020年9月,直至今日实现量产。
    值得一提的是,昆仑芯AI芯片除了拥有自研XPU架构及多项自主设计,也已与飞腾等多款国产通用处理器、麒麟等多款国产操作系统以及百度自研的飞桨深度学习框架完成了端到端的适配,拥有软硬一体的全栈国产AI能力。
    巨头扎推,BAT开始AI芯片卡位战
    众所周知,因为中兴、华为事件的影响,近几年造芯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如今BAT相继入场,让大家看到了芯片赛道上的曙光。
    腾讯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芯片领域的布局,在没有亲自下场造芯之前,曾经投资过多家芯片公司。
    2016 年 11 月,腾讯就与阿里一起领投了可编程芯片公司 Barefoot Networks 的 2300 万美元 C 轮融资。
    随后在 2018 年,AI 芯片公司 —— 上海燧原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腾讯领投的 Pre-A 轮 3.4 亿元人民币投资。
    2019 年 6 月,腾讯跟投燧原科技的新一轮融资,在今年,腾讯又继续跟投了燧原科技的 C 轮融资。
    2020 年 3 月 19 日深圳宝安湾腾讯云计算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经营范围就包含了集成电路设计、研发等。
    2021年7月,腾讯发布了多个芯片研发岗位信息,包括芯片架构师、芯片验证工程师、芯片设计工程师等,腾讯对此回应称,并非通用芯片,基于一些业务的需要,腾讯在特定的领域有一些芯片研发的尝试,比如AI加速和视频编解码,开始从布局造芯到正式下场。
    阿里巴巴在 2018 年 9 月的云栖大会上宣布成立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主要任务是从事芯片的自研开发与战略布局。2019 年 9 月阿里巴巴第一颗自研芯片 ——AI 推理芯片含光 800 正式问世,阿里巴巴表示该芯片已经量产,服务于阿里巴巴内部。
    此外,阿里还投资了独角兽寒武纪、深鉴科技、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等芯片公司,是 BAT 中投资数量最多的一家。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BAT造芯的方向都是人工智能芯片,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当前AI技术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和传统产业,对于底层芯片计算能力的需求一直在飞速增长,其增速已经大幅超过了摩尔定律的速度。
    因此,人工智能运算常常具有大运算量、高并发度、访存频繁的特点,且不同子领域(如视觉、语音与自然语言处理)所涉及的运算模式具有高度多样性,对于芯片的微架构、指令集、制造工艺甚至配套系统软件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其次,AI芯片创业的另一个难点是找市场。百度和阿里的AI芯片,目前主要以服务自家业务为主,这为自研芯片提供了一定的落地保障。
    以阿里为例,阿里云在全球22个地域部署了上百个云数据中心,其中规划建设了5座超级数据中心,阿里巴巴自研的AI芯片含光800在超级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
    最后,相较于通用芯片,AI芯片是一个还算年轻的行业,还没有哪家AI芯片企业,独占鳌头,这个赛道养活了寒武纪、地平线、深鉴科技等AI芯片企业,而近年来顶上AI的互联网公司,自然会来抢食这块新鲜的市场蛋糕。
    在这个互联网红利已经严重缺乏的环境下,芯片市场这块大蛋糕,已经是确定有市场需求的蓝海市场,而且,对于科技企业而言,造芯不仅是在把握现在,还是在押注未来。